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京政发〔2022〕1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0日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交通发展将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向更加注重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是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未来五年,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带来行业的深刻变革,国家系统布局“新基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将加快交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
本规划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北京交通发展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指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北京交通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北京交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3.1%,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降低至5.48(2019年数据),“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理念深入人心,道路交通拥堵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1.形成航空“双枢纽”格局
2019年9月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和面向世界的新国门,国际交往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五纵两横”外围综合交通体系同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线网络结构与综合交通体系持续完善。航空“双枢纽”格局初步形成,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一亿人次。
2.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
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北京至雄安新区实现50分钟快速通达。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增加北京至西北方向高铁通道。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加快建设,京港台高铁、京哈高铁、京唐城际、京滨城际铁路建设全面提速,区域城际铁路网正在加速形成。截至“十三五”期末,京津冀范围内已规划的7条国家干线铁路建设不断推进,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通连接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铁路网已基本形成。北京市域范围铁路运营总里程达1351公里,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目标(1900公里)的71.1%。
3.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建成京张高铁配套清河火车站、北京朝阳站等铁路枢纽,完成北京北站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和北京丰台站改建工程。北京市域内规划8座铁路全国客运枢纽站全部进入加速完成期,有力支撑“轨道上的京津冀”多层级铁路网络衔接、融合。路地联动、综合施策,完成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和北京站交通综合治理任务,接驳交通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持续改善。
4.路网通达性进一步提升
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世园会保障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配套道路建成通车。“十三五”时期高速公路新增里程191公里,总里程达1173公里。大力推进普通国市道建设,区域路网持续完善,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2264公里,较“十二五”期末增加379公里,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目标(23150公里)的96.2%,普通国市道二级路以上比例达89.4%。完成综合检查站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顶层设计,建成京礼高速延崇站,实现异地建站新突破。
5.促进京津冀运输服务一体化